经颅磁刺激技术(TMS)作为二十一世纪探索大脑功能的重要手段,因其无痛、无创、无损的特点,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利用TMS设备从动物层面进行的基础研究,可以很好的阐述TMS治疗疾病的作用机制,而从临床治疗开展的应用研究,可以为TMS临床应用参数优化提供强有力的证据。
西京医院作为金沙js3833TMS临床科研教学基地,对TMS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直走在前沿,利用金沙js3833TMS设备做科研,硕果频出。仅在2019-2020年这一年间,就已经有至少五篇影响力较大的文章发表。
下面,小编带大家共同学习一下这五篇文献:
2019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教授团队使用金沙js3833生产的磁场刺激仪(CCY-I)在《中华精神科杂志》(IF=0.976)发表了《重复经颅磁刺激通过调节海马的核因子转录因子抗氧化信号通路改善慢性不可预见应激大鼠的抑郁样行为》的文章[1]。
金沙js3833CCY-I型磁场刺激仪
研究发现:rTMS通过调节慢性不可预测压力(CUS)模型大鼠的海马核因子转录因子(Nrf2)及其下游分子,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而缓解CUS大鼠的抑郁行为,发挥抗抑郁效果。
2019年11月13日,牛津大学学术期刊Pain Medicine(IF=3.101)刊发了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以赵晨光博士为第一作者,袁华博士为通讯作者的文章《Analgesic Effects of Direc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Stimulation in Acute Neuropathic Pai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2]。
文中黄色底纹标注使用了金沙js3833生产的磁场刺激仪
研究显示:在运动皮层手区施加10 Hz rTMS可以减轻脊髓损伤(SCI)早期的急性中枢神经性疼痛(CNP),提高运动诱发电位参数并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的分泌。
文中黄色底纹标注使用了金沙js3833生产的磁场刺激仪
研究发现:rTMS在频率为(1/10/20Hz)、强度为(1.24/1.58T)和脉冲数为(800/1500/3000个)的参数条件下,均可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p<0.05),但20Hz、1.58T、1500个脉冲的rTMS对神经干/祖细胞(NSPC)活力的响应最佳。此外,rTMS能显著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上的表达,同时增加Akt磷酸化(Thr308和Ser473,p<0.05)。
此研究确定了合适的rTMS参数,以便进一步研究NSPCs的体内外试验。总之,磁刺激对神经干细胞增殖的影响与BDNF/Akt信号通路相关。
2020年3月1日,西京医院心身科联合其他多科室在权威杂志《NEUROSCIENCE》(IF=3.056)上发表了题为《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licits Antidepressant-and Anxiolytic-like Effect via 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mediated Anti-inflammation Mechanism in Rats》的文章[4]。
文中黄色底纹标注使用了金沙js3833生产的磁场刺激仪,并配备定制化的动物线圈
金沙js3833可定制化提供数十种不同规格的线圈
该研究分析了rTMS对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表达和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TMS参数如下:15Hz,刺激强度为rTMS装置最大功率的30% 1.26t。刺激20s,间隔15min,共900个脉冲,连续7天(共6300个脉冲)。
结果发现:rTMS具有显著的抗抑郁和抗焦虑作用,其作用与Nrf2核易位增加和海马肿瘤坏死因子a(TNF-a)、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降低有关。所以,Nrf2诱导的抗炎作用对于调节rTMS产生的抗抑郁相关行为至关重要。
2020年4月20日由西京医院心身科王化宁及彭正午博士等(同为通讯作者),在权威杂志《Progress in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Biological Psychiatry》(IF=4.361)发表了题为《The impa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fluoxetine on the brain lipidome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的研究论文[5]。
文中黄色底纹标注使用金沙js3833生产的磁场刺激仪及动物线圈
研究用大鼠慢性不可预测压力(CUS)模型,评估rTMS和氟西汀(Flx)治疗的抗抑郁作用。并评估海马和前额叶皮层(PFC)中脂质组成的变化。
刺激部位:线圈的中心放置在大鼠颅骨的顶点上,线圈柄平行于大鼠脊柱的轴线。rTMS刺激方案:5hz,100列脉冲每天刺激10次,间隔1s,共1000个脉冲;强度为1.26t。连续7天。
研究发现:rTMS和Flx均改善了CUS诱导的抑郁样行为,而且观察到CUS诱导的脂质成分发生变化,尤其是甘油磷脂、鞘脂和甘油脂的变化,海马中比在PFC中更明显。CUS导致PFC中20种含碳脂肪酰基和多不饱和脂肪酰基水平降低,海马和PFC中的酰基肉碱(AcCa)水平降低。
值得注意的是,rTMS对CUS海马中的甘油磷脂和鞘脂的影响大于Flx。而Flx则比rTMS更大程度地减轻了CUS诱导的PFC变化。但二者都无法将脂肪酰基和AcCa恢复至基线水平。
总之,脑脂质组的调节可能与rTMS和Flx的抗抑郁作用有关,并且这些治疗诱导海马体和PFC内脂质成分变化的程度可以解释它们不同的抗抑郁作用。
数说金沙js3833
金沙js3833将不忘初心,始终坚持,专注专业的服务好每一位客户,TMS设备也将继续助力脑检测与神经调控领域的专家团队们乘风破浪,频摘硕果!
注:
1、文中提到的论文因作者较多,未能一一列出,请见谅,感谢所有作者对金沙js3833的支持与认可。
2、影响因子来源于网络,参考论文发表当年期刊的影响因子。
西京医院心身科主任 王化宁
科室组建于1955年,由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于清汉教授创立,是国内最早的精神病学专业科室之一。2000年,在我军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谭庆荣教授努力下开始设置独立病房,是我国较早在综合医院设置病房的精神科。目前,为国家精神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核心组成单位,国家精神药物临床试验药理基地,全军心理卫生研究中心,陕西省优势医疗专科,博士学位授权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中国研究型医院心理与精神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声誉连续多年位列西北地区综合医院第一位。
学科注重教学、医疗、科研的协调发展。所有医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60%以上主系列人员有海外受训背景。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目前我国该领域所获最高奖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2项。目前承担着多项国家级及军队重点和专项公关课题。学科拥有精良的医疗设备,包括多参数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系统、多导睡眠仪、生物反馈仪、眼动示踪仪、基于导航定位的经颅磁剌激治疗仪、心理健康检测系统等,可满足各类精神障碍的药物、物理和心理多模式综合诊治要求。
2019年,科室年门诊量已达10万余人次,设有睡眠专病门诊、各类精神障碍门诊及心理咨询门诊。诊治范围包括:神经症、抑郁症、心境障碍、睡眠障碍、躯体化障碍、抽动症、青少年心理和行为问题、老年期精神障碍、妇女心理健康、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多种心身、精神疾病。已形成睡眠健康、抑郁症、抽动症、应激障碍研究及精神疾病物理治疗等多个专科特色。
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简介:
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 袁华
西京医院康复医学科始建于1954年,1984年成为国内本专业首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康复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并成为国内最早在综合医院开设康复病房的科室,跻身于国内同专业先进行列;1999年第四军医大学被批准为全军“康复医学与疗养学”本科专业培训单位,教学由康复医学与理疗学教研室负责,这是全军及全国唯一的康复医学与疗养学本科生专业(五年制);2014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生导师为牟翔教授。
科室现有床位60张,拥有各类医疗专业技术人员5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4名,中级职称8名。拥有最新型的肌电图仪、经颅磁刺激仪、运动心肺功能检测仪、KINESIS三维全重力训练系统、Alter-G反重力运动跑台、SET悬吊训练系统、起立床(椅)、牵引床、吞咽治疗仪、尿失禁治疗仪等现代设备,并拥有涵盖电、磁、光、声、热、冷等物理因子的全套理疗设备。近20年来,科室广泛开展了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截肢、严重多发性骨折、周围神经损伤及重症疾病的早期系统规范的康复医疗工作,率先开展肌电图引导下注射S型肉毒毒素治疗各种肌痉挛及肌张力障碍疾病,应用经颅磁刺激仪治疗中枢及周围神经损伤疾病的先进技术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
共承担课题2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科技部“863”计划项目1项、全军各项课题4项、陕西省各项课题4项等,共获得科研经费约1200余万元。2018年,承担全军后勤科研重大项目1项,获批430万元。1991年以来,发表源期刊论文236篇,其中SCI收录9篇,主编及参与编著专著10余部。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第八届全军优秀电视教材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电子工业部科技成果奖1项,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
全科人员努力践行学校的精品战略,夯实基础,不断提升软硬实力,全力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Chen-Guang Z , Wei S , Fen J , et al. Analgesic Effects of Directed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in Acute Neuropathic Pain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J]. Pain Medicine.
[3] Zhao Chen-Guang,Qin Jie,Sun Wei et al. rTMS Regulates the Balance Between Proliferation and Apoptosis of Spinal Cord Derived 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J] .Front Cell Neurosci, 2019, 13: 584.
[4] ALT ,BSSSA ,CLBC ,etal.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Elicits Antidepressant- and Anxiolytic-like Effect via Nuclear Factor-E2-related Factor 2-mediated Anti-inflammation Mechanism in Rats[J]. Neuroscience, 2020, 429:119-133.
[5] BSSXA,BCHZA,AFX,etal.The impact of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and fluoxetine on the brain lipidome in a rat model of 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J]. 102.